山上常見的瓦斯(液化石油汽LPG)有三種:
1、高山氣罐 (丙烷 + 丁烷 + 異丁烷)
2、噴燈瓦斯 (丁烷)
3、家用瓦斯 (丙烷 + 丁烷)
他們的化學性質:
沸點是液體可氣化的揮發點,白話就是:低於這個溫度無法汽化,效率變差。
得知在高山上或天冷時效率:異丁烷 > 純丁烷。
相反地,天氣不冷時使用異丁烷是糟蹋錢英雄無用武之地。
由發熱量可得知,總熱能是丙烷 > 丁烷 > 異丁烷,且丙烷沸點極低。
因此熱氣球使用的丙烷更是理想燃料,但蒸氣壓過大,使有比例有其上限。
(家用瓦斯丙烷含量高,用的是鋼瓶,不要亂填充。)
購買高山瓦斯時先選丙烷,再選異丁烷較高的產品。(大部分沒有公開資料)
JETBOIL Jetpower 丙烷23% 異丁烷77% (推測)
Snow peak 金罐 丙烷25% 異丁烷75% (推測)
Snow peak 銀罐 丙烷 0% 異丁烷70% 丁烷30% (推測)
Primus紅、銀罐 丙烷25% 異丁烷25% 丁烷50% (推測)
妙管家紅罐 丙烷22% 異丁烷66% 丁烷12% (公開值)
MSR isopa 丙烷20% 異丁烷80% (公開值,台灣沒代理)
*上述沸點為平地1atm時的數據。
3000m高山0.7atm,異丁烷沸點降為約-21度,丁烷降為約-11度。
1atm=1013.25hpa,每上升10m下降1hpa,3000m=713.25hpa=0.7atm
(由此亦可推算水的沸點在3000m下降為90度,所以米不容易熟!)
掌握這些特性並有技巧地使用氣罐的話,在台灣三季即便使用純丁烷,效率也不差。
技巧重點在於「不要讓氣罐溫度過低」。
1、避免瞬間過度放氣
確認爐頭全出力是否有提高效率?沒有就不用全開。
瞬間放氣(絕熱膨脹)與汽化熱是導致氣罐溫度遽降的主因。
*感謝伯安兄指點迷津。
2、使用熱傳導較好的鍋具。
熱傳導,鋁 > 鈦,矮胖型 > 高瘦型,集熱 > 一般。
登山鍋最理想的是矮胖型集熱鋁鍋。
這也是為什麼市售效能佳的系統鍋皆為鋁製,諸如:Primus eta express、MSR Reactor等。
但登山風靡輕量化,選用高瘦型鈦鍋者不在少數。
*影響熱傳導的因素太多,不在本篇記述。
熱傳導實驗 (左為鋁鍋,右為鈦鍋)
熱傳導系數:
3、不連續煮水
每煮2L水就換瓦斯罐,目的也是不要讓汽罐溫度過低。
用冷的罐子會自然吸大氣熱回溫,不然就抱在懷裡吧。
4、捨棄擋風板
如擋風板放置位置不佳,會變成大型散熱片。
不用擋風板火易被吹熄,所以市面上出現了防風爐。
都沒有就用雨鞋擋吧。
5、捨棄瓦斯保護套
有些人直覺認為不讓瓦斯罐太冷 ,可以給他穿衣服。
實際上會有反效果,降溫後的罐子溫度比大氣低得多,
變成一直把冷鎖在裡面,無法吸大氣熱回溫。
溫暖的人體穿衣服才有效。冷凍的罐頭穿衣服是搞笑。
6、其他
另外有其他奇葩方式維持瓦斯溫度,例如:
使用分離爐,倒置並把瓦斯罐靠近火源(安全問題)。
USB發熱貼片:貼在瓦斯罐上。(很難用因為會有冷凝水)
日文苦手請看結論如下:
氣溫6度時煮水1升,測量水溫由50度上升至95度所花時間。
無使用5m10s,有使用3m36s。
(只取後段的測量是OK的,因為導熱條作動需要時間。)
鋁箔熱反射:跟擋風板一樣缺點,位置放不對會有反效果,實務上麻煩。
戶外風大可能整個翻鍋。
瓦斯罐泡熱水:跟達文西的太陽能手電筒一樣…
就沒熱水才要燒熱水阿!
追記:提醒愛山的同好們,用完的瓦斯罐記得在水中打洞哦。多一個動作,多一分安全。不注意可能導致垃圾車爆炸!個人是用斜口鉗,底部頂一下就開了。放水裡比較安全,若有殘留會噴在水裡,即使有火源也不易燒起來。